謝青龍觀點:與惡的一線之隔─讓家長教師政府互為加害者的修法案

2019-05-08 07:10

? 人氣

作者認為,教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或正在面對與經歷的事,我們都離不開教育所構築起來的環境氛圍,所以作者想藉由本文探討,在不適任教師事件發生之後,我們究竟是以何種心態面對或採取哪種後續措施?如同<我們與惡的距離>一樣,我們距離加害者或被害者的角色究竟有多遠或多近呢?(示意圖/取自Pixabay)

作者認為,教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或正在面對與經歷的事,我們都離不開教育所構築起來的環境氛圍,所以作者想藉由本文探討,在不適任教師事件發生之後,我們究竟是以何種心態面對或採取哪種後續措施?如同<我們與惡的距離>一樣,我們距離加害者或被害者的角色究竟有多遠或多近呢?(示意圖/取自Pixabay)

近來有一部電視劇〈我們與惡的距離〉在社會大眾之間流傳,引發極大的議題討論。故事內容在敘述台灣社會對於隨機殺人事件的省思,從被害者家屬的心理創傷談起,繼而引出加害者家屬所面對的社會困境,最後從辯護律師的角度探討被害與加害之間的交互關係。當然,全劇以新聞媒體為貫穿主軸,呈現社會輿論與新聞媒體的深層結構,亦為全劇戱劇張力最為突顯之處。一部戱劇引發我們對隨機殺人事件的深層全面省思,也突顯了我們每一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社會悲劇發生時,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/或多近。因為被害者家屬有可能因此而變相為加害者,而加害者家屬又變成了另一種類型的受害者,我們與惡的距離,其實就在我們面對巨大社會事件時,我們所採取的態度與後續的所有作為。

[啟動LINE推播]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

我們與惡的距離(取自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臉書)
作者認為,我們與惡的距離,就在我們面對巨大社會事件時,我們所採取的態度與後續的所有作為。(取自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臉書)

依此而論,這幾日(5月2日)也有一個事件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,那就是不適任教師的修法草案正在立法院進行二讀,而且極可能會在全國各界的熱切期待下,很快地就會進行三讀通過。說它與我們息息相關,是因為教育這件事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或正在面對與經歷的事,從我們曾是學生的學習角色開始,到成家生子後作為學童的家長,或是直接/間接地從事各類不同性質的教育工作,我們其實都離不開教育所構築起來的環境氛圍。因此,每當學校裡出現不適任教師事件時,總是會引起社會大眾的共同撻伐,尤其是作為學童的家長,更是感同身受、同仇敵愾,誓必將此不適任教師趕出校園,令其不再能為害學童為止。

何謂不適任教師?拙文〈談《教師法》修訂不適任教師定義的爭議〉曾專文探討,於此不再贅述。本文主要探討的是:在不適任教師事件發生之後,我們(包括家長、教師、教育主管機構、甚至社會大眾)究竟是以何種心態面對或採取哪種後續措施?如同<我們與惡的距離>一樣,我們距離加害者或被害者的角色究竟有多遠或多近呢?

20190413-針對《教師法》修法全家盟、全志盟、台家盟等家長團體及全校協、人本等公民組織,日前串聯提出10萬多份民間連署,要求加速通過政院版修法,呼籲立委不能忽視民意,儘快處理不適任教師才能救孩子。(取自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臉書)
今年3月,針對《教師法》修法,有多個家長團體及公民組織,串聯提出10萬多份民間連署,要求加速通過政院版修法,呼籲立委不能忽視民意,儘快處理不適任教師才能救孩子。(資料照,取自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臉書)

華人文化歷來傳統,教師身份備受社會崇敬,其原因除固有的尊師重道文化外,也因為教師肩負著傳道、授業、解惑的教育職責,而給予教師這份職務較高的社經地位。既然教師職業享有社會清譽與尊崇,那麼教師本身當然也應該且必須自我期許以配得上這樣的尊崇。不過教師也是人啊,他/她也有人的喜怒哀樂與七情六慾。雖然我們已經在各種師資培育的職前訓練中不斷宣導與強調:教師的神聖使命不應為個人私慾與私利所蒙蔽,更不可以學童的受教權益為籌碼,強加不適當的言論與行為在學生身上,為害學生的學習、甚至造成學童一輩子不可抹滅的身心創傷。但是可惜的是,過去有多少本應是教導學生知識、協助學生身心發展、樹立學生學習典範的教師,到頭來卻反而變相成為殘害學生的黑手及髒手。教師自身一念之間的轉折,已然足以令自己徘徊於善惡的邊緣。

關鍵字:
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,來稿請寄至 opinion@storm.mg

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